德国铁路货运量(德国联邦铁路公司的铁路改革)

2022-10-02 2:27:40 物流快讯 inbd9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德国铁路货运量,以及铁路电气化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德国铁路货运量



内容导航:

Q1:德国铁路货运量、德国联邦铁路公司的物流战略

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德国铁路公司是德国政府的国有企业。1994年,当东西德合并之后,德国铁路开始从联邦政府中逐渐脱离出来,开始私有化改革。由于政府的不断干涉,企业内部意见不一,以及各处各样的历史原因,德国铁路的私有化道路走得并不顺畅,现在仍处于改革的最后阶段。
按照最早期的构想,德国铁路的上市时间原定为2005年。同国的德国邮政在私有化改革十年后就实现了上市,但德国铁路由于连续几年的亏损和高额债务,让上市计划一拖再拖,最终成为泡影。
对于德国铁路来说,其客运业务的发展严重阻碍了它的改革进程。德国客运市场已连续四年萎缩,而且随着越来越多廉价航空公司的出现,德国铁路在长途客运方面的市场分额也在不断减少,这也是德国铁路连续三年总亏损超过8亿欧元的关键原因(2001年亏损2.04亿、2002年4.54亿、2003年1.72 亿)。另外,作为国有企业,德国铁路的改革过程也受到政府的干涉,要完全脱离政府存在很大的困难。
当客运业务不断受挫,德国铁路把目光投向了物流市场。2003年10月,德国邮政收购了德国物流巨头施廷内斯(Stinnes),并把原来旗下的货运公司(DB Cargo)整合到施廷内斯中。施廷内斯使德国铁路的货运量增加,在2003年就贡献了2.88亿的营业收入,大大弥补了德国铁路的损失,及时扭转了德国铁路的亏损趋势。
在此次收购伯灵顿事件以前,很多人对德国铁路都知之甚少,因为其物流业务都是通过辛克物流(Schenker)(也被称为“全球货运“)进行的。辛克物流是世界知名的国际货代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去年全球第三方物流收益榜上高居第二,其业务范围涵盖货代、物流整合服务、供应链管理方案,甚至奥运、展会等特殊的物流服务。更因其多次承接奥运物流而扬名国际物流界。
德国铁路与辛克物流之间渊源颇深。有着130年历史的辛克起源于奥地利维也纳,1928年把总部搬到德国首都柏林,1931年被德国铁路收购,直到1991 年。在这60年里,辛克依靠德国铁路的支持和帮助,从一个立足欧洲的运输公司,发展成全球领先的物流巨头。1991年,由于业务的调整,德国铁路把辛克出售给了施廷内斯。12年后,德国铁路又把整个施廷内斯买回来了。德国铁路公司高管哈特默特·梅登称:“自从出售辛克以后,我们感到相当后悔,一直想把它买回来,现在我们终于实现了。“
在收购施廷内斯后,德国铁路把所有的物流业务都整合到施廷内斯之下,当然也包括辛克。现在,施廷内斯已成为欧洲第一的铁路运输和陆上交通公司,国际海运排名第三,国际空运排名第五,国际展会物流更是高居第一。施廷内斯旗下的业务主要分为四大块:辛克、货运物流部(Freight Logistics)、联合运输部(Intermodal)和铁路运输部(Railion)。辛克的业务量占施廷内斯总营业额超过50%。
辛克内部又划分为四大部门,主营普货定时运送和特殊货物流通的喷气货运(SCHENKERjetcargo)部门,负责与航空产业对接的物流设计和服务的航空系统(SCHENKER aeroparts systems)部门,为船主、船公司和造船商提供专门的服务的海运(SCHENKERmarine)部门,还有新开发的喷气快递(SCHENKERjetxpress业务部门,进行门到门的快递配送。辛克还是国际奥委会的指定货代商。据统计,雅典奥运会期间,辛克为奥运处理的空运货物超过2000吨、海运集装箱1000个、欧洲各地往来的满载货车1000辆。
至于货运物流部,主要经营大体积货品物流,如矿藏、化学肥料等,而联合运输则以合并交通运输为主要业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铁路运输部(Railion),它前身是德国铁路的货运部(DB Cargo),在荷兰和丹麦都有分部,是欧洲最大的铁路运输公司,在海空联运上的发展也相当不错。

Q2:什么是电气化铁路、

电气化铁路   electric railway   电气化铁路的牵引动力是电力机车,机车本身不带能源,所需能源由电力牵引供电系统提供.牵引供电系统主要是指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两大部分.变电所设在铁道附近,它将从发电厂经高压输电线送来的电流,送到铁路上空的接触网上.接触网是向电力机车直接输送电能的设备.沿着铁路线的两旁,架设着一排支柱,上面悬挂着金属线,即为接触网,它也可以被看作是电气化铁路的动脉.电力机车利用车顶的受电弓从接触网获得电能,牵引列车运行.牵引供电制式按接触网的电流制有直流制和交流制两种.直流制是将高压、三相电力在牵引变电所降压和整流后,向接触网供直流电,这是发展最早的一种电流制,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已较少使用.交流制是将高压、三相电力在变电所降压和变成单相后,向接触网供交流电.交流制供电电压较高,发展很快.我国电气化铁路的牵引供电制式从一开始就采用单相工频(50赫)25千伏交流制,这一选择有利于今后电气化铁路的发展.   和传统的蒸汽机车或柴油机车牵引列车运行的铁路不同,电气化铁路是指从外部电源和牵引供电系统获得电能,通过电力机车牵引列车运行的铁路.它包括电力机车、机务设施、牵引供电系统、各种电力装置以及相应的铁路通信、信号等设备.电气化铁路具有运输能力大、行驶速度快、消耗能源少、运营成本低、工作条件好等优点,对运量大的干线铁路和具有陡坡、长大隧道的山区干线铁路实现电气化,在技术上、经济上均有明显的优越性.   用电力机车作为牵引动力的铁路.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于1879年在德国柏林建成.中国于1961年建成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的宝鸡至凤州段.电气化铁路问世后发展很快,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已成为电气化铁路为主的铁路运输业,大部分货运量是由电气铁路完成的.电气化机车上不设原动机,其电力由铁路电力供应系统提供.该系统由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构成.来自高压输电线路的高压电经牵引变电所降压整流后,送至铁路架空接触网,电气机车通过滑线弓受电,牵引机车行驶.供电制式分为直流制.电气化铁路与现有其他动力牵引的铁路相比,具有的优越性是能源节省,其热效率可达 20%~26% ;运输能力大 ,功率大,可使牵引总重提高;运输成本低,维修少,机车车辆周转快,整备作业少、耗能少;污染少,粉尘与噪声小,劳动条件也较好等.

Q3:德国最大的工业区在哪里、

鲁尔区 联邦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西部。通常以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管辖范围为界,主体部分介于莱茵河及其东岸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作东西向延伸;还包括周围边缘地带。面积497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2%。人口524万(1983),约占全国总人口9.2%;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174人。区内城市栉比,为欧洲著名的城市集聚区。以单一职能中小城市为主。1980年全区10万以上人口城市有19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杜塞尔多夫和杜伊斯堡四大城市人口在50万以上。 地理位置优越,处中、西欧和南、北欧的中心部位,水、陆交通的要道,与欧洲各国主要经济区相距不远。地形以平原为主,上覆黄土层,土地肥沃,适宜农作;南北有缓丘和高地,东部为山区,森林较茂密。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1月平均气温1℃,7月17℃,全年有235~260天气温在5℃以上,生长期较长。常年盛行偏西风,年降水量750~900毫米,雨日多,湿度大。莱茵河自南向北流经本区西部,发源于东部山区的鲁尔河、埃姆斯河和利珀河,均为东西流向,注入莱茵河,构成稠密的水网,为全区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以及航运之便。煤炭资源丰富,1200米内硬煤探明储量650多亿吨,约占全国硬煤总储量95%。煤的埋藏较深,但品种多,煤质好,其中约3/5为适于炼焦的肥煤。煤田遍及区内各地,是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原料基础。 中世纪时,本区中部是朝圣要道,有“圣路”之称。13世纪末起已有原始采煤业,发展了初步的炼铁和金属加工,“圣路”沿线出现商业城镇。但早期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平原地区是当时德国的“谷仓”。1835~1861年德国第一批铁路在鲁尔区建成,1850~1870年煤炭工业兴起,加以大批外籍技术工人移入,推动了经济发展。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统一,并从法国获得大量战争赔款,占有盛产铁砂的洛林地区和盛产钾盐的阿尔萨斯地区(经营40多年),促进了煤钢联营和重化工业的发展。19世纪末开始兴建运河,并和不断兴建的铁路和公路组成水陆联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鲁尔区已成为德国工业的核心地区。1939年,硬煤产量达到1.3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占全国总产量65.5%;生铁和钢产量也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73.6%和66.9%。随着经济发展,一系列工业城镇应运而生,人口急剧增加。在两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鲁尔区也经历多次衰退。1920年成立的全区最高规划机构——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几十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振经济措施,如改造老企业,引进新技术,实行专业化、协作化生产,调整生产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和农业,改善经济和部门结构,以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交通运输网,注重环境保护等。鲁尔区至今仍在联邦德国经济中保持突出地位。 重化工业是鲁尔区经济的基础,形成采煤—炼焦—发电—炼铁—炼钢—钢铁加工—机器制造和采煤—炼焦—煤化学两大工业系列。煤炭和钢铁工业是主导部门,长期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现仍集中全国硬煤和焦炭产量的80%以上、钢铁产量的70%左右。铁矿石全部从巴西、利比里亚、瑞典等国进口。煤、钢产地接近,产品70%左右就地加工、消费。全国年炼钢能力 4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企业中有 6个位于本区。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也是本区重点发展的部门,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前者以重型机械为主,面向区内其他工业部门,生产采矿、冶金、化工设备、建筑机械、铁路机车等;化学工业起源于煤化学,以炼焦和合成氨为基础,生产多种基本化工产品以及化肥、染料、药品等。炼铝、炼锌和炼锡业是有色冶金工业的重要部门,矿石依赖进口。电力工业发达,以火电为主,总装机容量约占全国30%,发电量自给有余。60年代以来,新兴的工业部门有汽车、电子、电器、精密机械和仪表、炼油、石油化工等。玻璃、啤酒、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也有一定规模。全区工业结构日臻完善。“圣路”历来是人口稠密、工矿业集中地带,有多特蒙德(东部)、埃森(中部)和杜伊斯堡(西部)三大工业中心。随着采煤区由南向北逐渐推移,工业分布也相应北移,已在利珀河以北形成了新的采煤和化工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区工业又明显出现由东向西,即向莱茵河沿岸集中的趋势,以便利用廉价水运以及进口的铁矿石和原油等原料。杜伊斯堡是全区最大的钢铁和重型机械制造业基地,炼油、石油化工等也主要分布在莱茵河沿岸。 农牧用地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0%左右,东部和莱茵河以西地区较为集中,其他地区多为分散的小块农田。主要种植燕麦、冬小麦和大麦等饲料及粮食作物,饲养乳牛、猪和家禽。农业生产面临工矿、交通和住宅建设占地日增的矛盾,环境污染等也是限制因素。 水陆交通发达。以莱茵河为主干的4条天然河道,与多特蒙德-埃姆斯、莱茵-黑尔讷、韦恩尔-达特尔恩、达特尔恩-哈姆4条运河,组成稠密的水运网,沟通了鲁尔区与沿海港口。河港密集,全区共计74个,其中杜伊斯堡为全国和欧洲最大的河港。由 5条铁路干线组成的铁路网,通往国内和邻国主要城市。铁路总长9850公里,年货运量1.5亿吨,分别占全国的1/3和2/5;铁路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4公里,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17倍。公路四通八达,总长18900公里,有联邦一号公路、多特蒙德—哈根—吉森等重要干线,以客运为主。此外,还有遍及全区的油、气、化工产品的管道网。

Q4:德国交通分布特点、

德国交通与运输高速公路与汽车德国高速公路已有6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国跨地区的公路网总长大约23.1万多公里,其中1.1万多公里是高速公路,这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网。除东部的新联邦州外,今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建造新路段,而是消除拥挤易堵和事故多发地段,以及完善网络。德国的公路被分为联邦级、州级和乡镇级三等,对不同的路段规定有不同的车速限制。通常规定的最高车速为100公里/小时,市区内为50公里/小时,住宅区内一般只允许30公里/小时。只有一部分高速公路无车速限制。同时,对某些车辆如载重汽车、大型公共汽车等也规定有最高车速。目前德国的交通决策部门在陆路交通建设方面的重点已开始由公路向铁路倾斜。德国政府已经制定了第一个全德交通计划规定,到2012年之前,国家财政准备拿出4530亿马克用以全面扩大铁路、公路和内河交通网。在这方面,对有利于环境的铁路和水路的投资大约占54%,首次超过了对公路的投资。德国获准行驶的机动车约4000多万辆,其中绝大部分为小轿车。德国的大部分家庭都有车,汽车是德国人主要的交通工具。德国客运量的4/5是靠居民自己的小汽车解决的,只有1/5是靠公共交通工具。在德国的一些交通枢纽大城市,为缓解交通紧张状况,建有三、四层的立体交叉道,景象十分壮观。然而即便如此,每逢上下班高峰、周未、节假日或遇恶性交通事故时,德国的公路上就会出现交通阻塞,少则半小时,多达数小时。此外,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车祸、城市噪音和空气污染等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正是因为上述事实,一些务实的德国人开始对早已熟悉的汽车文化重新做出思考。如今,翻阅报纸杂志,打开广播电视,便会发现对于汽车文化的讨论充斥于其间,一个自发的“抵制汽车阶层”正在德国形成。事实上,由于政府大力推行一系列优惠措施,公交车正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和接受。今天,在德国的各大城市中,乘坐公交车与自己开小汽车相比,不仅省钱,而且在时间上也更有保证。自行车也开始悄悄融入城市交通,目前德国已有近6000万辆自行车,并且还在以每年600万辆的速度上升。铁路运输德国的火车以准时、方便、舒适、安全而著称。但高速公路的兴起,曾重创铁路运输,使铁路一度元气大伤。20世纪中叶,高速列车的问世标志着铁路运输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进入90年代,德国火车重新受到人们的垂青。特别是1990年德国统一,火车成为了东部居民来西部的首选交通工具。同时,统一后德国地处欧洲中心的交通位置得到加强,这也为德国的铁路交通注入了新的活力。德国联邦铁路和德国国营铁路于1994年合二而一,实现了私有化,成为德国铁路股份公司(DB)。除了客运服务外,铁路始终是大宗货物运输以及联运和客运交通方面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并有利于保护环境。因此联邦政府投入巨资推动铁路网的现代化。1991年已将新研制的城际特快车(ICE)投入使用,其CE的设计时速为300公里,允许时速为280公里,实际时速则控制在250公里以内。其他高速路段的建造正在规划欧洲联营。今后几年中,27个车站将修缮或重建,同购物和旅游中心相连。长期计划的是将大终端站(斯图加特、慕尼黑、法兰克福/美因河)转变成中间站。航空运输德国航空业十分发达。成立于1955年的汉莎航空公司是德国最大的航空企业,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航空公司之一。其总部所在的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机场既是德国最大的机场,也是欧洲的空运枢纽,排名世界十大机场之列。其他的国际交通机场还有柏林-脉帕霍夫、柏林-特格尔和柏林-舍内弗尔特、不来梅、杜塞尔多夫、德累斯顿、埃尔富特、汉堡、汉诺威、科隆/波恩、莱比锡、慕尼黑、明斯特/奥斯纳布吕克、纽伦堡、萨尔布吕肯和斯图加特等地,构成了完善的航空网。德国交通决策部门在大力发展空中交通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到空中交通与陆路交通的耦合,并在它们的结合处动了很多脑筋。铁路需要火车站,航空需要飞机场,德国通过将火车站和飞机场建在一起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就是这种模式,它既是飞机场,又是火车站。火车站设在飞机场下面,有电梯相通,给由飞机换乘火车或由火车换乘飞机的旅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船运业德国历来重视发展内河航运,其天然河道基本上是南北走向。为了沟通东西部的天然河道,德国共开挖了总长度达1800公里的多条运河,从而在全国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总长约7300公里的内河水运网。目前德国的内河年货运量在2亿吨以上,约占全国货运总量的1/4,最重要的水路是承担了大约2/3内河航运货运的莱茵河。德国的河流及运河不仅是客货运输的重要航道,还是重要的旅游线路,在河上常见五彩斑斓的游艇载着悠闲的旅客,在水道上缓缓地观光旅行。作为贸易大国,德国拥有一支自己的商船队。它是世界上最现代化和最安全的船队之一。2/3的船只役龄不超过10年,集装箱船舶平均船龄只有3.8年。1995年至1999年的4年间,德国船队的运力以年均14.8%的速度增长,居世界同行之首。研究表明,如果将德属外籍船舶计算在内的话,德国公司控制的船舶总量约为2830万载重吨。尽管德国船队的总运力只排在世界第8位,但是其在海上货物运输市场中所占份额却越来越大,承运货物总量占世界海运总吨位的3.8%。?德国的主要港口有汉堡、不来梅港、威廉港、吕贝克和罗斯托克。其中最大的海港是汉堡港,它位于易北河下游,是易北河、阿尔斯特河、比勒河的汇合处。其作为一个自由贸易港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虽不如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和荷兰的鹿特丹港交通便利,但其现代化的设施弥补了其地理上的不足,使之成为世界闻名的“快速港口”。

Q5:德国著名空港和交通枢纽城市有哪些、

铁路:

德国联邦铁路和德国国营铁路于1994年合并,成为德国铁路股份公司(Deutsche Bahn AG)并实现了私有化。截止至2000年底德国的铁路网总长为44700公里。2000年铁路运输了20.015亿人次的旅客,货物运输了2.942亿吨。


作为铁路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正在建造的科隆-法兰克福/美因河的高速铁路将于今年投入使用。2002年2月23日,联邦交通部长Kurt Bodewig公布了国家资助磁悬浮快速列车(Transrapid)的方案。在总额为23亿欧元的联邦拨款中,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境内建造的从多特蒙德至杜塞尔多夫的路段分得了17.5亿欧元,慕尼黑市中心至机场的较短路段得到了5.5亿欧元。


公路:

截至至2000年7月1日,德国获准行驶的机动车(Kraftfahrzeuge)共有5136.47万辆,其中小轿车(Personenkraftwagen)4283.99万辆,载重汽车(Lastkraftwagen)252.69万辆。


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跨地区道路网(UEberoertliches Strassennetz)230700公里,高速公路(Autobahnen)11500公里,联邦公路(Bundesstrassen)41300公里,各州公路(Landesstrassen)86800公里,地区公路(Kreisstrassen)91100公里。2000年德国公共公路人员运输为77.77亿人次,货物运输达到30.051亿吨。


海运:

作为世界上的第二大进出口国,德国的海运十分发达。2000年通过海运输送的货物达到2.383亿吨。在集装箱船以及装船运输方面,德国是领先的国家之一。最大海港是北海边的汉堡和不来梅/不来梅港,波罗的海边的基尔、卢卑克和罗斯托克。


内河航运和水路:

德国拥有一个全长约为7500公里的水路网络,最大内河港是杜伊斯堡。内河航运主要集中在莱茵河及其支流上,其对欧洲中部的工业区具有重要意义。2000年度德国通过内河运输了2.356亿吨货物。


航空:

2001年在德国机场登记的旅客有1.17459亿人,比上年降低了2.5%。此外还运输了210.3722万吨货物。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拥有欧洲货运量第一,客运量第二的机场。德国其他的国际交通机场有柏林-舍内弗尔德,柏林-特格尔、不来梅、德累斯顿、杜塞尔多夫、汉堡、汉诺威、科隆-波恩、莱比锡、慕尼黑、纽伦堡和斯图加特。

Q6:德国联邦铁路公司的铁路改革史、德国联邦铁路公司的铁路改革

1、改革的背景?联邦德国和世界各国一样,汽车产业以及水上运输、空中运输也快速发展,使铁路在运输市场的主导地位迅速衰退。1950-1990年间,铁路货物运输所占的市场份额从60%下滑到29%;在客运方面,市场份额由36%下降到6%。这导致了原本一个利润丰厚的企业变成了赤字越来越大的国有公司。德国铁路的债务从1970年的139亿马克增加到1990年的470亿马克。联邦运输部预测德国铁路的债务和赤字会越集越高,到1996年可能增加到800多亿马克。但是,德国铁路作为一家国营企业,过于庞大,垄断经营,且铁路机构又是一个政府组织,受到为公众服务和预算法的双重制约。德国铁路应该像政府机构一样运行,但又要像企业一样运行,要自负盈亏,同时还必须产生良好的投资回报。为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德国铁路改革开始进行了第17次的尝试。2、改革的目的德国铁路改革的目的是使它能够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摆脱亏损的困境,成为独立的以赢利为目的的服务性企业。具体目标包括:德国均通过股份制的形式使国有控股的铁路企业的私有化程度不断加大,这样,可以减轻国家财政对铁路企业的负担;分解职能,开放市场,为铁路和其它运输部门开展合作和竞争创造公平的条件;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筹资能力将成为增加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改革,实行股份制经营能够增强铁路企业的筹资能力。3、改革的进程?德国铁路的整个改革步骤按10年计划实施,分两阶段共四步进行。第一阶段:德国铁路有限公司在五年的时间内为第二阶段进行结构改革、建立法定公司的任务做准备工作。这一阶段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94年1月开始,将原东德国铁与西德联邦铁路合并,组成联邦铁路资产局。这是一种过渡形式。在这一阶段上企业的国家垄断性质、运作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只是逐渐改变结构和经营方式,主要在减少雇员的数量和改善经营管理能力方面下些功夫;同时,通过培训使雇员开始适应新的公司目标,共72000名铁路工人参加了培训。当时的新闻媒体报道说,这是欧洲经济史最庞大的培训活动。*第二步,根据基本法第87章和联邦法,成立德国铁路股份公司及相应的铁路联邦管理局,仍然保留联邦铁路资产局从事企业经营,裁决和行政管理。为了达到铁路改革目标,增加了铁路的运量,还通过了一个包括100多项内容的工作计划使经营常规得以改进,公司的效率得到了提高。*第三步,根据德国铁路有限公司基本章程的规定,组建了四个分公司,即:路轨基础设施分公司(包括:转运站、铁路网建设),短途旅客服务公司,长途旅客服务公司和货运公司。按照法律规定最迟到1999年,德国铁路股份公司分为4个子公司的改革必须完成,由于债务问题,在这一阶段,铁路股份公司仍由国家独资控股。?第二阶段,即是德国铁路改革的第四步,其主要任务是第一阶段为之准备的结构改革。结构改革主要按照公司法通过分离的方法进行。德国铁路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组建成在一个控股公司管理下的多层次的集团公司。德国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是这个集团公司的母公司。这个公司和从这个公司分离出去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关系更远一些的联营公司和持有该公司的间接股权有权直接参与的其他公司。这个集团公司被分成集团公司的管理部门和五个分公司,每个分公司都有权以股份有限公司的身份独立经营各自的业务。这五个公司同时还分别是指定给它们的联营公司和参与公司的管理公司。按照计划,1999年以后,德国国铁路股份公司依法解散,解除国有控股,五个公司独立运作、自主经营。?4、改革的效果?改革给德国的铁路注入生机,德国的铁路正朝健康发展的方向发展。在德国铁路改革的第一个五年,铁路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铁路的运输量1993年-1998年增长了10.7%,被运输的人数增加了18%;客运量从1993年的1.428亿增加到1998年的1.599亿,增长了12.0%;货运量从1993年的63.791亿吨增加到1998年73.273亿吨,货运量增加了14.9%;1998年的营业额是30.188亿马克,比1993年的 27.285亿马克增长了10.6%;1999年德国铁路全年铁路的营业额是300亿马克,比1998年增加了1.4%。由于价格问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113%。整体上,德国铁路通过改革改善了企业的亏损状态,改革前制定的目标,即是希望通过10年的改革,减轻国家100亿马克的负担,目前已经达到了,而且比预期的还要好。? 1、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德国铁路改革都采取了一种渐进的方式按照德国铁路系统自己的说法,德国铁路从1949-1990年期间,先后进行过16次改革尝试,这些尝试都没有能换救铁路迫在眉捷的死亡。现在到了非采取极端措施不可的时候了。第17次铁路改革制定了一个十年计划,按两个阶段四个步骤。这一改革过程明确告诉我们,德国铁路改革采取了稳妥的渐进式改革策略。在东、西德铁路合并以后,联邦政府拥有了对国家铁路的控股权,这种所有权是通过铁路资产局管理实现的。随后逐渐将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严格分开,组建了联邦铁路管理局和德国铁路股份公司。再后对铁路股份公司内部进行配套改革,使其成立一个真正的按公司法运作的独立企业。政企分离、路轨与运输分离,并进一步将运输服务职能分离使其专业化,这是德国铁路市场开放的基础工程。2、政府、企业职能严格分离?德国铁路政企分离是渐进的。东西德铁路合并以后组成了联邦铁路资产局。其后根据德国基本法和联邦法,将联邦资产局管理职能和商业部门进行分离,从联邦铁路资产局分出来的企业经营部分组成了德国铁路服务公司,仍然保留联邦铁路资产局,并将其公共管理职能再次分权成立了联邦铁路管理局。?联邦铁管理局作为铁路系统的最高行政机构,其主要职责范围包括:(1)铁路的技术及财务监管;(2)发放企业经营许可证;(3)按照法规履行裁决和监管权;(4)签署有关企业轨道建设和融资方面的协议;(5)提出并制定轨道建设计划;(6)裁决铁路基本设施建设的议案。据介绍,近几年来,联邦铁路管理局没有多大变化,不过它增加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职能,即保证铁路市场的竞争性。他们认为垄断者的权力往往比市场权力更大,要使铁路市场保持竞争性,政府就必须干预,不让原有垄断者有过大的统治力。?联邦铁路资产局作为留守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非铁路不动产的管理和使用;债务的管理和清偿;法定人员(公务员)的待遇和管理;保持并扩大企业的社会性设施。在最近几年的改革发展中,联邦铁路资产局对改革的最大作用或贡献在于分离并托管了铁路公司的债务,其内部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联邦债务局,用政府税收清偿和处理德国铁路的旧债务。 ?3、网运分离与服务职能分权及专业化发展?网运分离是欧盟基础领域改革的重要模式。路权国有并且把铁路网络独立出来,实现国家建设、维修、控制和管理,把路轨使用权及其运输服务权一律下放,使其市场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解职能,使铁路运输服务专业化。通过运输服务的分权以及运输企业私有化和运输市场的自由化,实现了铁路运输市场的竞争,从而激发了铁路企业的活力。这是德国铁路改革能够取得初步成功最根本的经验。?德国铁路第二阶段的结构改革,是按照公司法通过职能分离的方式进行的。此后,于1999年1月1日起,德国铁路集团公司被分解成集团公司的管理部门和五个分公司,这五家分公司都以DB开头,DB是这个集团公司的标准名称,这五家公司 (DB REISE &L Touristic AG)长途运输公司、(DB Regio AG)短途/地方运输、(DB Cargo AG)货物运输、(DB Nets AG)铁路基础设施、(DB Station & Fervice AG)长旅客车站。这五家公司由集团公司100%的控股,但五家分公司都有权以股份有限公司的身份独立经营各自的业务,在五家分公司下已组建了200个左右的子公司。集团公司、五家公司与200多个子公司的关系:?德国铁路集团公司通过一个强有力的控股管理机构使行相互制约的管理形式。控股和分权作为公司联盟的一项完整制度可以确保铁路行业的壮大。上述结构的优势在于:促进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创新;通过路轨设施与运输操作分离和并行实现最佳成就;把市场划分给网络施加压力从而减少成本;确保整个制度的有效性,同时兼顾安全、高效;通过分权决策使铁路行业具有灵活性并实现明确的市场定位;通过明晰高业责任增加透明度来提高效益。2000年6月,集团公司系统刚刚完成其内部的配套改革。内部改革是围绕提高竞争力的一系列计划,包括:人员培训,建立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经营方针,建立紧凑的决策机构,提高生产率,开发新产品,增加服务和成本的透明度,建立成本中心或成本单位会计制度;信息系统的建设等等。其中最关键的是集团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其中,董事会共有9个董事。5个分公司的董事长是集团公司董事会的董事,这五个董事被他们称为最重要的董事,另外一个董事来自原国家铁路,是技术方面的负责人,其它2个董事均来自企业界的经理和总裁。这种结构意味着董事会每做出的一个决定都会对整个集团公司产生影响。董事会下设立监事会,监事会是一个独立机构,有20名成员,资方和雇员各占一半。他们一般都是财政和经济方面的专家,其中有4位政治方面的人物,包括2个国务秘书,财政部和交通部各1人(相当于副部长),在20票中国家有4票的权力,票数相等时,由监事会主席裁决。监事会主席是集团公司董事长兼任的。这种治理结构能够使DB既有分散经营的优势,又有统一管理的长处。?德国铁路公司集团集中控股和按职能分权的治理格局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分公司与联营公司和参与公司的分离和有机组合。前述的五家分公司除了自身的运营之外,它们同时又被指定为同行业、同服务职能的联营公司和参与公司的管理公司。在1999年中期,德国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由199家联营公司组成,参与公司的数目达到375家,其中160家是直接参与,215家是间接股东。在这个总数中80家参与公司隶属于德国铁路股份公司(57家为直接参与,23家为间接参与),295家隶属于那五家分公司(103家为直接参与,192家为间接参与)。这些隶属公司的商业目标决定这些联营公司和参与公司将由哪一家公司(管理公司)管理。如果某家附属公司的业务与任何一家管理公司都没有关系或者与数家公司都有关系,那么这家附属公司就由德国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直接管理。管理公司的董事会对附属于自己管理的公司主要责任是:(1)对联营公司制定经营战略;(2)为有竞争力的服务和产品巩固已有的市场优势开发新的有前途的市场;(3)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保证质量和盈利;(4)对投资进行规划和控制。4、反垄断与开放市场德国基本法规定:允许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出售DBNets AG的股份份额不得超过全部股份的49%。德国1997年12月17日通过的铁路基础设施使用法也有同样的约束。从原则上讲,国有的股份资本向外界开放的程度取决于各个分公司和集团公司整体的未来发展情况,可供选择的上市方式很多,但整个集团公司上市只有法律改变之后,才可能实施。同时,股份公司必须有三年盈利记录才可上市。但目前在欧洲,有关铁路市场开放的讨论还没有结束,讨论只是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比如建议修改铁路部门收取道路使用费和火车线路分配过程方面的欧盟指令,还没有产生新的法律,这可能是铁路市场竞争不如电信业的重要原因。但是,人们仍然希望铁路改革和欧盟91/440号指令开始的改革势头会毫不妥协的继续下去,实现改革的重要目标--为铁路和其他运输部门开展合作和竞争创造公平的条件。?较大的政治壁垒和强烈的改革愿望纠合在一起,于是,铁路市场开放走过了一条迂回的道路--反垄断并将行业内部职能严格分离,从而在不同的职能企业之间形成初步的市场竞争。

Q7:铁路电气化改造是什么意思、铁路电气化

电气化改造即在铁路上方加装供电力机车使用电线,这条电线是电压高达27500伏的裸钢线。这个电压的闪络距离约为0.3米,在此距离内,即使不接触带电部位,人体也可能触电,而且一电必死。所以提醒大家一定注意不要靠近。电气化铁路的牵引动力是电力机车,机车本身不带能源,所需能源由电力牵引供电系统提供。牵引供电系统主要是指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两大部分。变电所设在铁道附近,它将从发电厂经高压输电线送来的电流,送到铁路上空的接触网上。接触网是向电力机车直接输送电能的设备。沿着铁路线的两旁,架设着一排支柱,上面悬挂着金属线,即为接触网,它也可以被看作是电气化铁路的动脉。电力机车利用车顶的受电弓从接触网获得电能,牵引列车运行。牵引供电制式按接触网的电流制有直流制和交流制两种。直流制是将高压、三相电力在牵引变电所降压和整流后,向接触网供直流电,这是发展最早的一种电流制,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已较少使用。交流制是将高压、三相电力在变电所降压和变成单相后,向接触网供交流电。交流制供电电压较高,发展很快。我国电气化铁路的牵引供电制式从一开始就采用单相工频(50赫)25千伏交流制。希望能解决 。

关于德国铁路货运量,德国联邦铁路公司的铁路改革史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德国铁路货运量的详细内容...

发表评论: